一方沃土,两座红村;向美而生,向绿而行。江西省萍乡市安源区安源镇秉持产业兴旺、生态宜居、乡风文明、治理有效、生活富裕的总纲领,推动产业欣欣向荣,乡村美美与共,生活蒸蒸日上,治理井井有条,让幸福安源触手可及。
红色产业节节高 村民口袋鼓囊囊
进门是小而精的饮料咖啡吧,琳琅满目的多肉手作坊,露营天幕搭配各类仿真军事武器、军事帐篷……以红色文化为核心,集乡村振兴实践基地和国防教育基地为一体的1927红色营地,自去年五月正式运营以来就小火了一把,成了萍乡人研学旅行、团建活动的新去处。
1927红色营地由安源镇张家湾村与第三方运营公司共同打造,双方约定每年年底按营业额12%分红的形式增加村级集体经济收入,并划取6万元营业额分给村里入股的脱贫户。
与1927红色营地同样紧俏的还有藏在村里的农业科普园。各式各样奇特、美观的多肉盆栽整齐摆放在陈列架上;图文并茂的宣传板上详细标注了植物品种名称和生长习性;一陇陇草莓长势喜人,鲜红锃亮点缀在绿叶间。路过张家湾村的市民李女士一家三口被科普园留住了脚步:想不到村子里还有这样好玩的地方,女儿进来了就不愿走,过段时间再来摘草莓。
占地面积13亩,总投资超300万元,集科学研究、植物保育、科普知识传播、果蔬采摘和亲子研学拓展以及劳动体验为一体的农业科普园,每年收益的8万元用于村里脱贫户分红,平时雇用了5名长期工作的脱贫户,曾因病致贫的脱贫户林海萍就是其中一位,如今他既有收入又能就近照顾家人:现在日子越来越好了,我基本每天去科普园上班,一个月能拿到4000多呢!
红色文化搭上时髦快车,乡村大棚化身奇趣科普园;田间菜地链接家庭农场……作为全国首批红色名村,张家湾村依托红色资源的优势,全力打造精品红色旅游路线,即德、智、体、美、劳五育结合的红色旅游和研学基地,村级集体经济从无到有,从少到多。2024年呀,还有望再提高20%。张家湾村党总支书记李伯乐喜滋滋地打起了算盘:准备在营地旁边再新建一个家庭农场,以认养模式进行规范化种植,既有经济效应又有景观效应。还打算再添上民宿、光伏发电……
七彩安源添新景 诗情画意醉乡邻
从荒山荒田到公园良田,从凌乱破败到美丽宜居,安源镇安源村的蝶变,既是乡村振兴的缩影,更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动实践。
发行量高达9亿多张的大型油画,将油画中的取景点安源村马形山带入了大众视野,占地300亩的省级乡村森林公园马形湾主题公园因此拔地而起:前依株萍铁路,后靠马形山。沿着石板台阶一路往上,清风暖阳相随,树木花草作伴。山头上矗立着的瓷像画,成了游人竞相合影留念的绝佳处。极目远眺,七彩安源乡村振兴产业基地和错落有致的民房尽收眼底。
不仅本地人来,还常常有湖南人特意跑来马形湾游玩。等冬天过去,天气转暖,花花草草都舒展开来了,这里就更美了!安源村党总支书记温泉指点着山脚下的树木花草,一一介绍。
过去的安源村主要依靠煤炭行业,随着煤炭行业逐渐衰退,年轻人纷纷外出务工,不少良田荒废。近年来,在村两委的带领下,安源村以红色名村建设为抓手,以党建促乡村振兴为依托,采用公司+农户+合作社的运营模式,种植无花果、桑葚、葡萄等经济作物,打造七彩安源乡村振兴基地,保证每个季节都有收成,每个季节都有风景,红色主题教育和绿色采摘经济交相融合。
村庄硬化、美化、绿化惠民工程的大力实施,更让安源村脱胎换骨,成了生态宜居地。变化太大了,用天翻地覆形容也不为过。在安源村住了一辈子的村民罗时坚抚今追昔,感慨万端。
淳美乡风和美村 十里长廊灯火明
走进十里村,你能发现一个冬暖夏凉、既豪华又接地气的凉亭里,常常挤满前来谈天说地的村民。这个人气爆满的凉亭是在老党员胡立文的带动下,大家你出点力、我搭把手,你一桌我一凳改造出来的。
以胡立文为代表的一批土生土长的乡贤,散落在十里村各个角落,以己之力为家乡发展添砖加瓦,发挥自身文化优势和模范带头作用,将自己融入基层社会治理一池春水,积极参与、投身村里的各项事务:无论是抚养子女、赡养老人,家长里短的鸡毛蒜皮之类小事,还是换届工作、政策法规宣传,移风易俗等大事,他们都会挺身而出,摆事实讲道理,动之以情、晓之以理,在引领文明乡风中大展拳脚。
与此同时,十里村通过文明乡风绘上墙,宣传栏、公益广告宣传等多种形式,多角度广泛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、勤劳节俭等中华传统美德,让村民在潜移默化中受到熏陶,让文明理念入脑入心,成为村民的生活日常。诸如好人评选会、星级文明户评选、屋场贴心会等活动,表彰好媳妇、好公婆、好孝子、文明户及优秀党员,起到了评选一个人、影响一大片、教育全村人的实效,文明新风蔚然成风。
党建引领拨千斤 基层治理出实效
我们的网格治理和成效是实实在在的,不是喊口号、做摆设。村里哪个角落有什么风吹草动,我们第一时间就知道。因此,任何时候,我们都是心里有底,办事不慌。安源镇石板村党总支书记易坤谈起村里的网格员,眉眼带笑。
基层治理需要眼线,只有这样,眼睛才能看得更远,耳朵才能听得更清。如今的石坂村,老石板小学改造成了现代化监测平台,全村的广播信号全覆盖无死角,为村庄的安全与和谐提供了有力保障。
22个村小组被划分为五个网格,以党群驿站为起点,配备5名网格员。他们深入农户,倾听民声,汇聚民意,在党群驿站协调处理各类事务,既是好政策的宣传员,又是不良行为的劝解员,更是不稳定因素信息的收集员。村委会考虑到垃圾清运员天天走村串户,熟悉每家每户村民情况,如同基层治理的神经末梢,敏锐地感知着每一个细微的变化,赋予了两名垃圾清运员流动网格员的新身份。
前段时间,流动网格员刘检明清运垃圾时,获悉某村民有外来亲戚想在石板村找套空房,悄悄开个烟花爆竹小作坊。刘检明随即向村委会反馈情况,村委会核实无误后,立马上报安源镇应急所,尚未萌芽的非法小作坊被当即立断扼杀在摇篮里。
2022年年底,安源工业园一个项目亟需落地,涉及4个组86户人家拆迁。时间紧任务重,关键时刻,四个组的网格员和党员们身体力行,克服困难率先签约。仅仅一个月,86户村民全部签约;随后一个月,房子全部推倒;第三个月,800多座坟墓全部迁走,在短短三个月内平稳顺利完成了有天下第一难之称的拆迁工作,创造了令人惊叹的石板速度,为安源区营造良好营商环境再添精彩注脚。
家家户户邀相见 老少云集汇幸福
小空间里有大作为,小服务彰显大民生。安源镇跃进村数年来不断丰富服务供给,提升服务效能,依托安源红邻里之家,为居民提供丰富多彩的全方位服务,让快乐幸福推门可享。
专业老师、专业课程,还有全天候托管服务,规格不低,但竟然只是一个村办培训班……在跃进村的你学艺我来教公益培训课堂,孩子们按学期上课,课后还安排专门的老师进行公益托管,孩子们可以在读书堂翻看、借阅,免除了家长的后顾之忧。
据了解,免费的少儿培训班成立于2020年,发展至今,逐步形成以美术、书法为主的课程体系。授课老师专业水准在线,设置了初级、中级课程,孩子们学起来不费劲,学得也开心。上课所需笔墨纸砚、颜料水彩,都由公益企业爱心赞助。全部包齐,孩子们只要过来就能上课了!村干部罗燕介绍道。
幼有所托,老有所养。每天中午,跃进村的老人们总是早早地聚集在幸福食堂坐等开饭,四菜一汤,荤素搭配,八旬老人及残疾人群体免费,六十五岁以上的老人每餐5元,行动不便的老人可以打包送过去。一说起这免费午餐,年过九旬的李雪英咧着缺了门牙的嘴,笑得两眼眯成了萝卜花:托共产党的福,托政府的福。
就这样,村委会大楼的大门天天为每个到来的村民提供着干货满满、不打折的充实时光……
如今的安源镇,红色文化与绿色发展交相辉映,乡村产业与乡村旅游齐头并进,基层治理与乡风文明相得益彰……一幅幅美丽的田园画卷在这片热土上徐徐展开,正以全新的面貌展示着乡村振兴的无限魅力。(周双萍 吴倩文 黄伟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