回顾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历史,“人民”二字始终贯穿于党的百年历史之中,“为中国人民谋幸福,为中华民族谋复兴”的铿锵之音从未间断,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也始终未曾改变。奋进新时代,迈上新征程,所有共产党员都应更加自觉地牢记初心使命,毫不动摇地站稳人民立场,维护好、发展好、服务好最广大人民,不断以实际行动顺应人民期盼,以更加优异的成绩满足人民对于更加美好生活的需求。
用“千磨万击还坚劲”的执着找准为民服务的“角度”。党员干部要常到田间地头看一看,到工厂学校转一转,到群众家中听一听,静下心来想一想。看他们生产生活的现状,问他们有哪些困难,听他们有什么想法,设身处地去帮助他们解决困难,坚持问需于民,敢于在不断尝试中取得成功,善于在不同角色转换中找准服务人民的“角度”。只有把事办到人民心坎上,才会让他们发自内心地欢笑。“横看成岭侧成峰,远近高低各不同。”站在十楼和站在一楼看到的风景是不同的,而不同的人即使是看到同样的景观也会有不同的见解。所以,我们要站在人民的角度去看待事物,想办法去解决问题,“屁股始终坐在人民这边”,这样才能让群众把我们当做亲人,服务人民才会更“贴心”。
用“一枝一叶总关情”的细腻烘焙为民服务的“温度”。服务人民的“温度”是态度、是深情,更是默默无私的大爱。有时可能是微小的暖心举动,有时会是解惑的只言片语,但说到底是“以百姓心为心”的忠诚担当。我们在工作中往往会忽略细节,服务言语的生硬、考虑问题的片面等等,这些“小细节”往往会引发“大问题”,导致党群、干群关系产生裂缝甚至是断层。飘在空中、浮在水中的工作态度要不得,只有扎根在地下,“接地气”的做法才会有“温度”。常言道,“你敬我一尺,我敬你一丈。”人往往有着这样真实的内心想法,人与人之间的交流贵在相互之间的尊重和理解,只有相互尊重,才会理解彼此的不易,才能达到心灵之间的沟通,赢得思想上的共鸣,服务人民才会更“暖心”。
用“待到山花烂漫时”的旷达提升为民服务的“气度”。“海纳百川,有容乃大”。我们在工作中总会遇到群众不信任、不理解、不配合等等这些问题,但静下心来想,中国共产党来自人民,深深植根于人民,“人民就是我们干事创业最大的底气”。所以,不要因为一句话的影响或一件事情的成败就郁郁寡欢、踌躇不前,甚至丧失斗志。要知道,人生本就是充满挑战和坎坷的,逆境多于顺境,受委屈是常态。我们要把所受的委屈深埋内心,在自我反思中寻问题、找差距,然后勇敢地爬起来,掸掸身上的灰尘,继续昂首前行。这是一种从容的气度,更是中国共产党人应有的格局,我们只有拥有广阔的胸怀方能坚守信念、行稳致远,服务人民才会更“舒心”。(安徽省亳州市蒙城县许疃镇政府 王润生)